國際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表示,雖然回收可以緩解電池原材料供應短缺的一些壓力,但它無法滿足需求。
交通運輸行業的電氣化導致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激增。從2021年到2030年,全球鋰離子電池累計容量可能會增加五倍以上,達到5,500吉瓦時。
Wood Mackenzie研究分析師Max Reid表示:“隨著電池供應鏈的快速擴張,我們造成了高浪費的局面。回收可以減少碳密集型礦山的快速擴張并減少浪費。總之,回收生產廢料和報廢電池可能成為滿足激增需求的重要原材料來源。回收還提供了在缺乏自然資源的地區采購材料的機會。”
目前對關鍵電池原材料的需求為 97,000噸鋰、186,000噸鈷和 3,014,000噸鎳。到 2030 年,預計將分別增長到318,000噸,264,000噸和4,273,000噸。到本世紀末,再生材料的供應量雖然相形見絀,但預計將分別達到130,000噸鋰、112,000噸鈷和377,000噸鎳。
目前,再生電池原材料的挑戰似乎難以克服。大部分討論都圍繞著報廢電動汽車的收集和回收,但這一過程面臨著挑戰。
首先,在EV電池組中包含關鍵金屬的陰極被包裝材料過度包裝,例如外殼、互連、冷卻通道等。結果是一個乏味的回收過程,幾乎沒有價值。再加上行業推動使用價值較低的材料,向更大尺寸的電動汽車包裝的轉變也是對回收的威脅。
其次,EV電池包具有較長的保修期和使用壽命。從它們中回收關鍵金屬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。此外,二次使用應用的出現,如住宅或工業儲能,也將阻止報廢電動汽車進入回收系統。
因此,回收生產廢料將成為本十年回收材料的主要來源。中國、歐洲和北美將看到電池和陰極制造的巨大增長,以滿足對電池的需求。在全球范圍內,Wood Mackenzie 預計,到2030年,電池制造能力將增長3.5倍,達到4,621吉瓦時以上,其中中國遙遙領先。這為生產廢料提供了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。
“歸根結底,隨著需求繼續增加,通過回收報廢材料是無法滿足需求的,” Reid說,“不僅需要推動擴大原始采購,同時最大限度地擴大回收部門以緩解赤字。”
———— 轉載自電纜網